2008年7月29日

新马书画篆刻妆交流展

新马书画篆刻交流展


草堂诸子降从云,
共约啸涛书八分。
干将莫邪相敬晚,画情笔意献缤纷。


吴秋来画作

谢忝宋画作

许梦丰书作

赖瑞龙画作


陈建坡画作

张财画作

曾纪策画作




2008年7月26日

晨过宝瓶庄


晨风催送客来和,绿水盈卧曲河。

鸟喜无笼伸翮健,露逢对面吻髯皤。

树形怪异呈圆腹,荷绽娇羞笑浅窝。

偶有长竿垂钓线,鱼立隐化干戈。


* 宝瓶庄乃狮城郊区消闲去处。

2008年7月23日

街灯



长夜发红光 ,不辞炎与凉。
一朝君患病 ,漆黑乱无章。

叠韵

高悬一点光 ,去尽夜荒凉。
默默何言倦 ,曾谁获表章。

























2008年7月22日

戊子岁首九十林老电邀共餐


戊子岁首九十林老电邀共餐


春暖迎来林老邀,洪钟声送语音潮。

言谈偏好诗常撰,逐鹿尤功画细彫。

俯仰多姿从历练,痴顽独树怎能挑。

甘茶未醉延高寿,不待龙钟步尚骄

2008年7月21日

自寄寄人

 


岁月曾虚度,耽吟错举觞。

六年双鬓白,一梦独情长。

星灿天河壮,朝危臣子狂。

齿寒唇尚在,此理太嚣张。



登食阁 <辘轳韵>





琉璃墙璀璨,一角境全殊

欲睹榴梿动,不期船舶趋 *

心清诗易得,腹饿菜难徐

商贾何来计,创新名不虚





*榴梿,指新加坡艺术中心,
因其建筑外形貌似榴连。






2008年7月11日

趣读红楼

趣读红楼

補天无术情根累,巧借谐音护典坟。

胡诌通篇非妄语,村言到死总虚闻。

千红一哭群芳碎,万艳同悲绝色分。

祸起冯冤皆命定,原应叹息雪纷纷。

此诗脱稿于多年前,惟近日有人问起,诗中所言何解, 故补注其难解读之意,公诸共研。

*1,首联:“補天无术情根累,巧借谐音护典坟。”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 一块未用,弃于青埂峰下。 “青埂”乃“情根”的谐音。原来曹雪芹是通过谐音来 告诉读者“通灵宝玉”之所以被女娲弃用,其”根“ 在于有“情”,即追求真与美的理想。与无言无语,无 怨无艾的酷“天”格格不入对照。曹雪芹借谐音写红楼
梦,不直抒胸臆,其因在于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不如此
,《红楼梦》岂能轻易存世?而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 ”亦藉谐音发挥至极点达到了空前的艺术效果。

*2,颔联:”
胡诌通篇非妄语,村言到死总虚闻“。

第一回

甄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庵内寄居的一个穷儒- --姓贾名化,,别号雨村这走了出来,,,这贾雨村系 湖州人氏,, “胡州”脂批曰“忽诌也”既是胡诌。当然不必”当真 “,“贾雨村”就是"假语存",“假语村言”而虚构的人
物。,

*3,颈联
千红一哭群芳碎,万艳同悲绝色分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说毕,警幻仙子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 不知何物,宝玉不禁相问,幻警冷笑道,此香乃尘世所 无,,,名为“群芳髓”,,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 清香美味,又问何名,警幻曰:"此茶出在放春山<遗香 洞>,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 窟”。 ,,少刻,有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美馔,,,宝玉因 酒香异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 木之汁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千红“,万艳“指的是”红楼梦“所有女孩子,他们 的命运都相同,都是一样的,即“碎”(髓的谐音)。 而”窟“是”哭“的谐音,”杯“是”悲“的谐音。

*4,结句
祸起冯冤皆命定,原应叹息雪纷纷

”祸起“,即“红楼梦第一回出现的家奴“霍启”。霍 启因一时大意,将英莲放一家门槛上坐,便失去英莲踪 迹,霍启不敢回见主人,逃走去了。

”逢冤“即买了甄英莲而遭薛蟠打死的”冯淵“。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原,应,叹,惜" 的谐音。其命运都是悲剧终结,如雪纷落的悲凉。




2008年7月8日

鱼玄机---无心云诗词






江边赋柳本无由,初展才华堕暗流。

无妒柔肠偏积病,怀春暖酒却延秋。

姻缘夜终残梦,怨恨终生未白头。

放纵難收魂早断,遗诗五十泪珠留。


*鱼玄机,字幼薇,有唐一代才女。 七岁能诗,
岁诗名已受长安 文人称道,温庭筠曾登门造访并
结师徒缘。惜红颜命薄,坎坷 终生,仅留下五十首
诗章, 二十 六岁因误杀小婢,判死刑。



.


溪流泉石




溪流泉石

一眼催生瀑布垂,奔腾洶湧莫相推。

纵深千丈连天际,横贯九寻滋土陂。

雨作明珠迎送喜,云当素练覆翻奇。

溪流泉石心无垢,剔透晶莹不为

登花葩山(进退韵)


天风常慰花颜艳,仰看逶迤伴壁傾。

路尽羊肠无断碣,山从气势失残陵。

参商旅宿朝还夕,岁月去来枯复荣。

石叻沧桑人少识,初来游客却爱登。




2008年7月1日

鲁迅有一首四言诗



杀人有将,救人为医。

杀了大半,救其孓遗。

小补之哉,乌乎噫嘻。

鲁迅这一首四言诗,在鲁迅全集及其他鲁迅著作集里相信也不多见,我上网查了好多网站,几乎毫无所获。这首小诗,我是从一本由新加坡李向编,1976年出版的《知识天地》第四期读到的。
《知识天地》在新加坡只出版了十期就停刊,而且刊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能读到的人相信也就不多。根据这本刊物《知识》的记载,当年(即1967年),是因为有某刊物先登载了周建人的一篇文章:《新发现的鲁迅的一首题诗》,指的就是这首四言诗。该文编者附记说:”这是鲁迅先生一九三零年给冯蕙熹医生的诗“。

但据《知识》记载。在更早的时候就有人看过这首诗,而且知道是鲁迅亲笔题在冯蕙熹先生的一本小纪念冊上的。(见附图)。有趣的是,鲁迅这首四言诗,题法却不按一般传统惯例,虽仍是直行,却不是从右到左,而是从左到右行笔。而某刊编者说,他(鲁迅)是给冯回熹医生题了这首诗,其实“更正确的,他是给应冯熹医生题诗,当年冯熹还不是医生,只是学生,后来才是那里有名的医生”。
据说,这位冯蕙熹是许广平的表姊妹,因上医科,故请鲁迅在她的纪念册题字。鲁迅就是那么一回事把四言诗给题上。鲁迅这首诗,题给一位念医科的学生,理所当然会给人不带来高兴了,人家去学,你却说“小补之哉”岂不扫兴?
但了解鲁迅的人向来都知道,他自己也曾经到日本仙台去学,以为可救治”病人的痛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而後来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便放弃了学。鲁迅这短诗,诗意很明显,如果”杀人有将(军)“,”救人为医(生)“,"杀了(一}大半","救其(只)孓遗",如此这般的"小补",不是令人”乌乎噫嘻“感叹?

周建人说四言诗是新发现,《知识》的文章指出,但实际上“杀人有将”这诗“在十三年前,它就已经在报纸上发表出来了”。《知识》作者说“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香港的“文汇报”副刊上,刊载了吴世昌的《鲁迅集外的四言诗》,就是这首诗”。

”另外于一九六三年出版的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重订本)的补遗中,也补进了这首诗,题为《赠医生》。根据就是吴世昌的这篇短文。不过这文章当时没有引起注意“。


关于鲁迅的诗《惜花四首》



关于鲁迅的诗《惜花四首》

偶然于读书网看到何永沂的文章,《惜花四律》属谁?觉得很有意思,故转录下来供大家讨论。

我手头上有一本”鲁迅诗注析,1971年,姜添编注,香港出版,在这首诗的后注也有这样的一段话:“这首诗作于1901年三月。湖南长沙藏春园主人,林步青,晚清人,他曾经在《上海文社日报》上发表了《惜花四首》,鲁迅就步他的韵和了四首。据鲁迅所作的《朝花夕拾》和有关回忆录,我们知道鲁迅少年时代是很爱栽花的,并且喜欢看《花镜》,《地方草木状》,《释草小记》,《广群芳谱》之类的旧书,对植物学很感兴趣。这四首诗就是一个证明。…这四首诗写爱花的心情,可算是细致入微,但并没有甚么社会内容,这种诗以后鲁迅就不再写了”。

值得注意的是何以:
《周作人诗全编笺注》一卷(王仲三笺注>。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鲁迅全集》
《全编》由王得后、钱理群、周振甫编注这么多的有权威的著作人,都没有发现有疑点呢。


以下是何永沂文章:

假设有这样一道考试选择题,未知读者们会选择哪一个答案。
问题:下面一组诗的作者是谁?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关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编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熏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
只恐深秋归塞雁,兰载酒浆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
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
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蘼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选择答案:1:鲁迅;2:周作人;3:鲁迅、周作人合作。

何以有此一问,请容从头起。笔者在中学期间就读过这四首诗,怅惘忧伤之情怀,却以清词丽句出之,易得人爱。记得当时还能背诵,故印象深刻,并得知这是鲁迅先生的诗。“文革”期间,笔者已是某医院的“老五届”,曾得到一本某红卫兵组织自印的《鲁迅诗抄》,却不见这组诗在,这当然是编印者的取舍,但当时我亦开始觉得,这四首诗放在鲁迅诗集中确实不很协调,总很难与“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这类的诗作联系起来。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这是鲁迅先生的“少作”,亦不足为怪。

前两年喜得《周作人诗全编笺注》一卷(王仲三笺注《鲁迅全集》,学林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翻读之下,这《惜花四律》赫然在目,惊诧之余,检得说明,文稍长,但很关键,照录如下:“这四首七律,曾一度均认为是鲁迅的作品,包括周作人自己在内。他曾在《旧日记中的鲁迅·辛丑二》一文中说:‘三月初二日,下午从调马场上坟回,接大哥廿六日函,并《惜花诗》四首。这诗也抄存在《日记》里,题为《惜花四律步藏春主人元韵》,不知道这人是谁,只在介孚公带回的《海上文社日录》上见到原唱,上系湘州字样,可能是湖南人吧,鲁迅看见便来和了四首,也并未寄去,因为文社征诗还是以前的事情,这时早已过期了。原诗也收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中。’据他这样一说,1956年版《鲁迅全集》(十卷本),1981年版《鲁迅全集》(十六卷本)遂先后把这《惜花四律》收入《全集》,作为迅的著作。随后所出几种鲁迅诗歌注释本,都以《全集》为准,当作鲁迅诗作。

直到1985年,张菊香等编《周作人年谱》问世,实况始告查清。他们检阅知堂《日记》,发现所录该诗有条眉批,批语云:‘都六先生原本,戛剑生删改,圈点悉遵戛剑生改本。’都六为知堂当时的笔名,可见《惜花四律》实知堂作品,鲁迅仅为之删改而已。”读后不禁有“原来如此”之慨,并天真地认为此事已成定论。

我一直在期望着有最新的鲁迅诗集出版,近日闲逛书店,蓦然回首,架上就放有一本《鲁迅作品全编(诗歌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新一版),此《全编》由王得后、钱理群、周振甫编注,《诗歌卷》则由周振甫编注,李庆西等任责任编辑,堪称权威版本!大喜过望,立时购下,当夜即翻阅,却见那《惜花四律》依然“安坐”此“新版”书中,细检全书,并无一字说明关于这组诗的作者曾有“异见”之事,令我又变得疑惑起来,百思不解。莫非编注者认为这组诗铁定了是鲁迅先生之作,而对“实知堂作品”之说不屑议?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当然希望能够听听学者专家的高论,从中获益,得个结论。

现在,这《惜花四律》既在周作人诗集里(1995年版),又见于鲁迅诗歌卷中(1998年新版),对此,前一集说得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后一卷不着一字,尽得权威,令人无所适从,难以取舍。近年来研究鲁迅,周作人可称“大热点”,巨细无遗,但这组诗的创作权属谁?至今似觉尚无定论,总不能把这道选择题的“标准答案”留待后人去讨论吧。心存悬念如我者草成此文,恳请研究鲁迅、周作人诗的大家们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