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赋谢梅花馆主惠赠墨梅墨兰二帧


万蕊追王冕,幽香远送来。

因君情洒落,无雪亦频开。






















芳华薰北国,挥洒墨尊兰。

未忍提轻袖,清纯秀可餐。


2012年11月26日

题柳宗元的《江雪》


渔翁独钓竞天终,不见人禽万径空 
地处荒寒宜傲骨,诗居清峭映高风
三朝褒贬云烟里,百载升沉炭雪中
寓景寓情凝绝唱,丝丝微妙考诸公


“好诗不怕千回改”此言乃对一般传统诗学习者的家常话,意思是指写好了一首诗之后,

不要吝啬修改的工作,对字,句,韵律,内容,章法,都要仔细审阅,一点一滴都不能马虎。若发现瑕疵要果敢修正,改写甚至舍弃,然这只是针对作者自己,时间只是片刻而已。
但对于成熟的诗作者,作品一经发表,那就不一样了,作品得由广大的读者,方家掌控,是褒是贬由不得你,肯定否定由不得你。如果有幸一朝登上龙门,流传世代,面对的问题就更遥远更复杂了。
陈文忠著作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就有一篇描写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的一首五绝“江雪"接受议论起落的经历,分析非常精细,详尽的这方面的文章。我们应该多作了解;兹简约说之于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面此首被宋人誉为“五绝之冠”的短诗,整整经历了波潮起伏,曲曲折折,难以使人相信的漫长的接受历程。


柳宗元  (773—819)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出身仕宦家庭。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后任集贤殿正字、京兆府蓝田县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他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任上,年仅四十七岁。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五绝“江雪“历程是从晚唐开始,起因乃是柳之后郑谷亦撰了七绝《雪中偶题》。在这之前,评论柳诗的人并不多,司空图是当时评论柳诗文章之一,司空图如当时普遍时人一般,看柳宗元“文胜于诗”评柳诗于褒贬之间。称〈江雪〉具有深搜之致,亦深远矣。又说俾其穷而克寿,玩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于是郑谷随之而来的七绝《雪中偶题》: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便立即有人拿来与柳诗相较。郑谷七岁能诗,曾自谓:“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郑谷《雪中偶题》绝句,首句乱飘僧舍茶烟湿,依僧舍实况渲染雪的氛围,次句密洒歌楼酒力微,写雪的寒威使酒力微,后二句: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刻画景色情趣。终篇无雪而雪跃然于上与柳诗相比颇有后来居上的心理架势。

于是不久就有闻凤而来的画者采其诗意作画。后更有宋词人将之化入章句,柳永就曾以此写了〈望远行。冬雪〉:

长空降瑞,寒风剪,淅淅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


然而,对于郑谷的赞赏到了宋代,苏东坡却不认同晚唐人的看法,他写道:


郑谷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中诗也,柳子厚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矣。

东坡此一语,登时扭转了柳诗的命运。至此结束了郑谷辉煌的雪诗赞誉。


而后,宋至元,明。清诸朝,柳宗元的<江雪>虽然不断有各种分析。评赏,有者将〈江雪〉作为单纯雪景赞叹;有者从另角度分析,若刘辰翁云: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然已不再与郑谷《雪中偶题》有所牵连。兹略将清诸家有关议论附录于下: 

1:宋朝杨万里:“令人还亿柳柳州,解道千山鸟飞绝。”
曾季礼狸:把江雪同王维名作〈冬晚对雪忆胡居士〉相比:认为“子厚雪诗,四句说尽”

2:金元朝元好问:“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周昂:“功名翕忽负初心,行和骚人泽畔吟,开卷未终还复掩,世间无此最悲音。”

3:明孙月峰则曰:常景耳,资写得峭快便入妙。
胡应麟:“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得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

4:清朝诗评〈江雪〉则到了另一高度。
王士禛《魚洋诗话》:“论古今雪诗,,,若柳子厚“千山鸟飞绝”已不免俗,降而郑谷
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益落下欲呕。然王士禛弟子沈德潜却说得中肯,《唐诗别裁》:江雪的清峭已极,王阮亭指(王士禛)尚书独贬此诗何也。

总之,但多褒少贬,而“五绝之冠”的美誉终于有了一致的结论。*


* 上文有多处引自:《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


吕永华老师书法



2012年11月11日

作家英培安获颁新加坡华文文学奖




画室 維慶為好友英培安刻



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黄循财(右)颁奖给新加坡文学奖华文组得主英培安
  2012新加坡文学奖昨天揭晓,作家英培安(65岁)以长篇小说《画室》在华文组夺魁。
  本届得奖华文作品《画室》的时代背景跨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当今,描写一群不同性格艺术家的不同命运,涉猎爱、孤独和死亡主题。这是英培安第三次获得新加坡文学奖。他说:“作品获得别人的欣赏、认可,自然非常高兴。所以每一次获奖我都很高兴。很高兴又有不同的评审欣赏我的作品,这次的感觉也是如此。”
  英培安说,文学是文字的艺术,年纪越来越大,他就越担心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对事物的观察会越来越迟钝。读者对《画室》的反应,证明他在文学创作这方面,除了人生经验越来越丰富外,对文字的敏感及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并没有老化。
患病及官司缠身时创作。

2012年11月7日

电影《路阳交汇曲》

照片:我的电影《路阳交汇曲》 aka "Where the Road Meets the Sun" 这个月16-25日终于要在新加坡上映了!

一部得奖电影《路阳交汇曲》(Where the Road Meets the Sun)
本月16至25日将在艺术之家公演

 《路》由新加坡旅美电影工作者杨敏芝主导,影片刻画四个男人在好莱
坞相遇相交的故事。《路》去年在美国线院上映,并在休斯敦国际影展获
得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与最佳男演员奖,同时也在洛杉矶亚太电影展获
颁两项评审团大奖。

杨敏芝另一部毕业作品短片《九点三十分》也曾获得美国导演协会最佳亚
洲学生导演奖,同时在59多个国际影展,包括爱丁堡,康城等影展放映,
获得六项大奖。这部13分钟的短片也将在艺术之家连同《路》一起放映。

电影《路阳交汇曲》 "Where the Road Meets the Sun" 这个月
16-25日终于要在新加坡上映!上映地点:艺术之家。

2012年11月5日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本詩為思婦、逐臣或棄婦之詩,前六句寫離別之情,追溯以往之狀況,後十句寫相思之意,申訴現在之思念,措辭淺顯,寓意深厚。寫來情致纏綿,語言溫厚;止敘離思,毫無怨懟,可識詩人之忠厚矣。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中国五言古诗的统称。这些诗共有十九首,一般认为是汉朝的一些无名诗人所作。最早由梁代萧统编入《文选》,并命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被给予很高的评价,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巨大影响。

古诗十九首每一首古诗都没有诗题,后人为区分的方便把每首诗的首句用作诗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一般认为是一组抒情诗,其主要内容为描写夫妇、恋人和朋友间的离别和思念、士人的失意与愿望,经常透露出人生无常、生命苦短的情绪。

古诗十九首上承《詩三百·國風》之餘緒,下啟建安文學之詩風,语言质朴直率,意境深婉,是五言诗中的极品。写一般人的境遇以及各种感受,用平铺直叙之笔,情深而不夸饰,但能于静中见动,淡中见浓,家常中见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