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出自红叶君之七律,好久就想将其颔联以毛笔写成对联,无奈久无练笔,心有
余而力不足。近日偶然间重读之,越觉此诗有好些方面,值得好好咀嚼,欣赏。首先,此乃红叶应和我的”秋声“而写的一首七律,然整首诗没埋有一丝酬作之迹 ,全然自以真挚的感情,淡雅无邪,以天籁唯一据点的 直书以诚
船山有云:“古之君子以动必议者 ,其议必有所拟;其言必拟者,其拟必从其實,,,,。所谓诚,即心所允 ,強调的是言辞内在修养,”正己无求“。在这角度,红叶的确可得八十分以上无疑,从此句可看到于修辞方面,红叶有下过大气力,做到”修辞立其诚“。
下面让我门来看看全诗是如何着笔:
八月犹然热浪汹,凉风未肯便相逢
清心惟饮至纯水,强志因怀不老松
曾记诗中勾菊影,长宜月下忆枫容
金秋纵是姗姗至,万唤千呼韵始浓
首联写的是天然气候,八月的热浪依然,天气将凉而又不一下凉 。转入颔联:作者自然是
知晓,秋天经已到了,不感到凉快的只是人的心,因为人的心尚存有夏的热浪。
作者在这给予劝告:要先感到秋凉,必需先清心,要清心必需诚心,不仅如此,尚要强志,如老松一般的谦诚。此联实是整首诗的重点,文辞淡雅,其修辞几达如船山所云:诚实的”言辞“,是写作应努力追求和表现的主客观一致的普遍真理。
第三联作者转入心平意静的回忆,诗中的菊,月下得枫,这些均是秋天的植物 ,通过这些植物特色带出结句 :金秋纵是姗姗至,万唤千呼韵始浓。秋天来得虽然慢了些,但秋韵反而更加浓呢。
“君之行文淡雅,使原诗随之转入另一种文体,使图景迅速展开:褪去的雾气,潺潺的
水声,横贯的溪流,鬼斧神功的山岩,火样的红叶.,比原诗更细腻。这是我在另一首
红叶给拙作的语译的赞语,想不到于此再可用上。呵呵。
余而力不足。近日偶然间重读之,越觉此诗有好些方面,值得好好咀嚼,欣赏。首先,此乃红叶应和我的”秋声“而写的一首七律,然整首诗没埋有一丝酬作之迹 ,全然自以真挚的感情,淡雅无邪,以天籁唯一据点的 直书以诚
船山有云:“古之君子以动必议者 ,其议必有所拟;其言必拟者,其拟必从其實,,,,。所谓诚,即心所允 ,強调的是言辞内在修养,”正己无求“。在这角度,红叶的确可得八十分以上无疑,从此句可看到于修辞方面,红叶有下过大气力,做到”修辞立其诚“。
下面让我门来看看全诗是如何着笔:
八月犹然热浪汹,凉风未肯便相逢
清心惟饮至纯水,强志因怀不老松
曾记诗中勾菊影,长宜月下忆枫容
金秋纵是姗姗至,万唤千呼韵始浓
首联写的是天然气候,八月的热浪依然,天气将凉而又不一下凉 。转入颔联:作者自然是
知晓,秋天经已到了,不感到凉快的只是人的心,因为人的心尚存有夏的热浪。
作者在这给予劝告:要先感到秋凉,必需先清心,要清心必需诚心,不仅如此,尚要强志,如老松一般的谦诚。此联实是整首诗的重点,文辞淡雅,其修辞几达如船山所云:诚实的”言辞“,是写作应努力追求和表现的主客观一致的普遍真理。
第三联作者转入心平意静的回忆,诗中的菊,月下得枫,这些均是秋天的植物 ,通过这些植物特色带出结句 :金秋纵是姗姗至,万唤千呼韵始浓。秋天来得虽然慢了些,但秋韵反而更加浓呢。
“君之行文淡雅,使原诗随之转入另一种文体,使图景迅速展开:褪去的雾气,潺潺的
水声,横贯的溪流,鬼斧神功的山岩,火样的红叶.,比原诗更细腻。这是我在另一首
红叶给拙作的语译的赞语,想不到于此再可用上。呵呵。
谢谢道汕兄过访并给予评赏,令人欣慰。
回复删除有机会还望兄常来做客,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