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遥寄诗人 旧诗文钞之十二


读〈洛美十友诗集〉

你的诗
究竟有多重
它钻穿年代
    钻穿重山

你的诗
究竟有多轻
它飘过云雾
    飘过海洋

你的温馨
你的真诚
你的祝福
你的祈望
究竟又有多深呵
我们在遥远的海岛
一样感到亲切

你唱起激情的歌
我们就仿佛看到
那滔滔的江水

你描写站立
我们又仿佛看到
那一面迎风的旗

在遥远的海岛
你知道吗
我们在读你的诗
我们在学你的诗


2013年7月2日

蓝色小花


起先
叶子从一片
再一片
争扎着一年又一年
这株寄身于墙角的
羸弱蓝色小花

晦暗的光是云层偶尔
偷得太阳剩余面色洒下的慷慨
可也非常难得的
一寸生机啊

人们已不再记起
无光的民族原于何因
能苟安至今

内心无需愧疚
你总难忘褴褛的来路
值得万分珍惜

渺茫并非绝望
等待复等待
虽不知那一日
雨水就不曾静止给与灌溉

谁会失忆那
曾经有过风暴的洗礼
不曾任狂流冲走那一刻?

相信吗
于纵情起舞的蓝色天空下
也一定是
万蕊绽放的你的笑容


2013年6月27日

李商隐 锦瑟


涂绘着美丽彩图的
锦瑟
何以
齐齐整整
是五十弦
而不能是二十五?

它的
每一弦
每一柱
那不正讥讽我
曾经糟踏过
虚度过的少年时光?

想起那叫庄生的周庄
在一个清晨梦境里
栩栩然自己变成了蝴蝶
似梦似醒
不知自己就是蝴蝶
还是
蝴蝶就是自己

那叫杜宇的望帝
逝去的灵魂化为杜鹃
心里犹有一股无从倾诉的抱负
春天到来时
唯有借杜鹃的啼叫
徒然
抒发那伤春的感情

世代于海底生活的鲛人
哭泣的晶莹剔透珍珠
于月色明亮的晚上
终于又会化为
串串泪水

蓝田玉山岩层深处
孕育出的温文尔雅美玉
于阳光温暖照射下
终于亦会化为
缕缕轻烟

.....
如此伤感的种种荒唐往事
岂可等回忆来时才有
其实
当时已是非常失意啊


 李商隐七律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013年6月26日

夏天的宣判

 火是肇事元凶
大地无可奈何
但终难免于认命
太阳尚挣扎着
然也自觉面目无光而苦笑

烟霾张牙舞爪
随风开路
展开越境掠夺的勇猛

它是照章行事
结果
官判无证例可依
而皆大欢喜

2013年6月20日

六月天

                           一

致富官商踩下民,无光红点日沉沦。

东盟封嘴收豪语,南海潮来作帝臣。

                           二

绿影婆娑百卉妍,蕉椰小国令名传。

悄然六月增新节,锁日烟霾年复年。




2013年5月18日

裕廊河旁的小道


  裕廊河旁的小道

对于你
裕廊河旁的小道
我们
不算是个陌生者
我们双脚
曾经在你的胸膛
逐日逐日
打下了
数不尽的印记
我们曾经
在浓厚的雾水里
领略了你的
清凄
与朦胧
我们曾经
在惨淡的暮色中
拜访过你的
忧郁
与失望
我们都不是
命运的屈服者
我们都不相信
你只会永远
配当这样的脚色

在每个阳光到来之前的清晨
我们看见的
总是这样的你
你象一条吃了迷魂药的蛇
懒洋洋地
躺在
冷冻的雾水中
一任在你身上
紧闭着双眼
满脸菜色的行人
急急而去
有时
你又变成一个
冷酷无情的自私者
眼看着
从巴士吐出来的
疲倦的身影
惺忪的睡眼
而不加援手
有时
你更是一个
令人憎厌的恶作剧者
你会对着
眼瞪着分秒针
脚步轻浮的兄弟
发出咯咯的怪笑
太阳落山之后
你出现的又是另一副嘴脸
你把夜幕拉得低低
然后
把自己变成一切的主宰
你要我们惊怕
你要我们的步履
一脚高一脚低
你要我们
踢着皮球般大的石头
你要我们
踏进污臭的积水
你要我们
任你把玩于股掌之上
难道
你不知道
我们的困难
我们的痛苦?
难道
这就是你
这就是你?
我们
多么希望
你会变成
另外一个样子
到那时
这里长满红花绿树
早晨
你唱着欢歌
晚上
你燃起红火
到那时
这里一切都完美
有谁跌倒
有你扶持
有谁悲伤
有你鼓励
到那时
或许我们
会用另一个
有意思的名字
称呼你,,,

2013年4月18日

李白 忆秦娥



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佳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阕。


语译

西风起了
萧声更悲凉了

可怜秦家的好女儿
秦娥的美丽的梦   断了

秦楼月
秦楼月
何以你还有如此一轮圆月

灞陵桥
依然年年柳色青绿
依然时时离人伤别

乐游原
记得九月的清秋佳节么
何以只得一片萧条寂寞?

拥有无限回历史沉积的
咸阳古道
再也
看不到行客匆匆的脚步
再也
听不到音讯频频的去来

怅然望远
只见将残的落日
       照着断垣残壁的宫阕

只觉晚来的西风
      吹向汉家帝皇的坟墓



〈忆秦娥〉相传为李白所撰,然而真假至今终无定论。北宋末邵博〈闻见后录〉
有云:“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自词也。子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
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 ”生凄然而罢“。
郑樵〈通志〉称:“二词(忆秦娥与菩萨蛮)为百代词曲之祖”
可见这两首词意境之高,自是千古绝调。
此词旧题为〈秋思〉属于抒伤感别离情意之作。但却不同于儿女幽怨那一类。
内容感怀唐朝长安动乱之后的萧条景况。依次写出个人伤别之情,同时含有咏怀
国家兴亡感慨的少有佳作。


2013年4月2日

语译 李商隐 七律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语译

纵览自古以来前贤诸国
不出兴隆落败之势向
贯穿今古的是
        俭朴勤劳则兴
        奢侈荒淫则败

何须琥珀制作的
才能是枕
难道珍珠装饰的
方始是车

运去的时候
青海所盛产的优良骏马
你是没机缘得到的

力穷的时候
即使古蜀的五丁大力士
亦无能胜取蜀山的大蟒蛇

侍圣哲之君
舜弹五弦琴的南风之薰?
有几人曾听得

惟耸于苍梧高山
终古以来的盛景
却有哭念舜的翠羽之旗!















万仞千寻---蜀山   维庆油画

2013年3月30日

维庆艺术作品欣赏

空山灵雨   











张爱玲像





柳永-望海潮








杜牧诗-山行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2013年3月27日

语译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语译

淡白的浮云
映现在蔚蓝的天空
枯黄的树叶
铺盖这黑色的土地
秋天的寒气呵把海水染得翠绿

芳草连绵的山峦
我的故乡却无情
让夕阳遥远地照耀于
天水交接的天涯之处

此情此景
油然使人黯然伤神
思恋家乡
羁旅于外的离情别绪,
果然是肝肠寸断啊

每个漫长难熬之夜
除非好梦留人
还有什么能给与慰藉?

每个明月高照之夜
除了以酒独酌
最怕独自倚楼远望

举杯饮酒
酒入愁肠
都化作思念故乡之泪


















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苏幕遮·碧云天》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思乡词。作者以碧云、黄叶、寒波、翠烟、绿草、红日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下阕作一转折,用“好梦留人睡”衬托旅人夜夜难以入睡的孤苦情怀。结尾两句,构思奇妙。

2013年3月15日

语译 辛弃疾 永遇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语译

在这存在着千年幽远的江山里
是不可能寻找得到
孙仲谋这样的英雄豪杰了
就像曾有过的歌台舞榭
总总英雄事业的风流遗韵
最后,总被雨打风吹而无影无踪

在斜阳照射的草丛杂树
和这条寻常的小巷道上
传说有个叫"寄奴"的北伐英雄刘裕曾住过
回想当年他舞动金戈骑上战马
气势凌云敢吞夺万里城地
勇猛有如一头老虎

到南朝宋文帝〈元嘉〉时
宋军轻率挥师
欲效〈封狼居胥〉驱逐胡人
却落得宋君臣仓猝登城北望
面对北魏大军而恐惧
只赢得仓皇北顾

犹记得四十三年 , 战罢归来
路过烽火弥漫的扬州路情景
令人那堪回首的是
北魏太武帝的佛狸祠四周
一片乌鸦喧叫与祭祀的鼓声
仍享受着中原人民的祭礼

而今
还有谁来问
像廉颇经已老去那样子的我
还能正常的吃饭吗
还能为国家效劳吗


维庆石刻:气象万千














2013年2月25日

李商隐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语译

你啊,流连忘返于江都的隋炀帝
梦想芜城建成帝皇之家
就把自己的皇宫都给荒废了

坐落于长安的紫泉宫
时过境迁,于今
都被一片烟霞雾气笼罩着

假如你的玉玺不是
落到哪头上长有日角龙庭
唐高祖李渊的手里

那艘一身盈溢香气的锦缎龙舟
就不会满足于此
应该能航得更远的地方去吧

当日将景华宫的山谷
照得光明如日的营火场
于今空留得乱草衍生

唯有那长久欣欣向荣
堤岸上的绿色杨柳树
入夜为鸦群占作栖息之所

此际你如若有幸于地下
再次碰见了陈后主
那将如何自处?

还能有情趣再次问起
后主的妩媚姬妾张丽华
及那一曲终夜酣然的后庭花?

2013年2月18日

苏轼 水龙吟 杨花词



 苏轼  水龙吟 〈次韵贺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语译

眼看像是花
又像不是花
就是无人怜惜
而任由它纷纷散落

何以而今离开了家
依傍在路中
仔细思量   是无情么
看来还是有动人的情思啊

情思萦绕着寸寸柔肠
深情而使人消瘦
困倦娇媚的眼睛
欲开还闭

即使睡着了
睡梦中犹会随风万里
欲寻郎君的去处
往往却被莺声唤醒

不恨杨花就此纷飞
只恨此曹植夜游的西园
不容诸多花儿众聚

早起方下了一场雨
花儿的踪迹往何处去了
眼见满池萍浮叶碎

只剩得三分春色
其中三分之二陈于路旁
三分之一浮于池中

仔细看来这些都不是杨花
而是点点杨花留下的
别离人的眼泪














维庆油画 :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2013年2月4日

仿石道人山水部分

























中国传统山水画,源远流长,奥妙原于道家的“玄”字,是一种宜于修心养性的
画种;勿论是闲余欣赏,或者偶尔涂几笔,都很自在,尤其身处烦嚣环境的人,
可作为其启开心扉的补品。

2013年1月18日

语译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语译

登亭远望江南
迎眸一览万里无涯,天水一色的壮丽
清秋的季节已到来
水随着蔚蓝无际的天空流去

遥望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
似美女的玉簪,如妇人的螺髻
油然引发我的愁思万缕

落日苍茫,楼头远影
离群鸿雁哀鸣不断
随伴着我这个流落江南的人

解下吴钩宝剑看过
把栏杆也拍遍,却无人了解
我登楼远望的心情

不必说甚么
家乡的鲈鱼切成细片的美味
尽管秋风已尽
但不能如季鹰那样轻易
我回去不了

买田地,置房子
只怕见到刘备这才华志气非凡的人
岂不惭愧无地自容?

如今自感岁月无情
经不起
忧愁的风风雨雨
树木尚且如此,何况人?

有谁替我传达
恳请红巾翠袖的姑娘
用香巾拭干英雄之泪啊


辛弃疾此词写来忧愤哀伤,眼看祖国半壁江山失陷于金人,自己刚从战场撤回江南。
此际可谓空有壮志豪情,无奈眼看祖国君臣上下,安于现状,毫无收复国土之意,
借此〈登建康赏心亭〉慨然抒发压抑于内心深处苦闷,国难当前,自己本应捐躯救国,
无奈事不由人,身挂宝刀空无用,进不能上战场,退不能回故乡,终于只能自责,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而已。

首韵:
〈楚天千里清秋〉二句登高远望,清秋无际以江水一色显出诗人宽阔胸襟

〈遥岑远目〉三句:触景生情,江山虽美然已属剩水残山,只献愁供恨而已。

〈落日搂头〉三句:写自己从沦陷区撤回南方,一个江南游子对此苍茫落日,
孤鸿哀唳,顿起国仇家恨之伤叹。

〈把吴钩看了〉四句:俯视佩刀不能杀敌,即使把栏杆拍遍,亦无人识登临远望之意。

后阙:

〈休说鲈鱼堪脍〉二句:这里引用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求田问舍〉:引典故, 《三国志•陈登传》)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日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树犹如此〉:引《世说新语》:〈桓公北征,经今城,见前时种柳,已皆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制图---维庆
    















2013年1月12日

辛弃疾的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满城的火树银花
都被春风吹醒
一夜间骤然灿烂怒放

色彩多姿的烟花
升华于漫天飞舞
而后如星如雨般吹落

镶金饰玉豪华马车
以阵阵暗香洋溢于道路

凤箫乐音迷人动听
月亮也玉壶雪白在移转

一夜擂鼓舞鱼舞龙
彩灯成壮观结伴而来

金线缝制华丽衣装
佩戴蛾儿雪柳头饰的女子
盈盈笑语
留下缕缕暗香而远去

人群众中来回寻觅了千百遍
就没有一个
失望啊,我心目中的人

蓦然回首
她却在
那灯火渐渐暗去的地方





















   题字  维庆


人生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2012年12月27日

语译 龚自珍〈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龚自珍此诗写于1819年,时年28 〈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诗意异常隐晦,因此引致后来的是各种联想与揣测,有者认为,乃写1918年,嘉庆二十三年乡试得第四名举人的纪事之作;有者认为,写仙女于寄托自己曾经爱慕的贵族女子一段恋情。
对此,我以为也可能此诗乃龚自珍寓意于神话与现实的幻想,一路来他的经历与抱负都离不开对现实社会的官场文化的不满,将改革现有不合理制度视为应有的己任。就如他花钱购买三百株遭人为扭曲的病梅,改种于羽琌山庄,期望能长成健康,正常的梅花,同一道理。

昙誓天人度有情,上元旌节过双成。
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
凡史竣编增楮寿,花神敕赦赦词精。
不知半夜归环佩,问是空峒第几声。

语译
 
居于昙誓天里的仙人
不会有人间的丑陋
而有超然的品貌与多情
上元夫人的仪仗车队里
不就有位惊世脱俗的
名字叫双成的佳丽么

瑶池王母娘娘的酒会
这时虽然已落幕了
但场地依然留着龙女的娇声
东海潮水慢慢开始高涨了
夜空依时挂出的月亮
正怒放出异常明亮之光
 
我编写的佛经终于完成
祈望真的能为自己与他人
延长应有的寿命
此际司花之神已严肃的
宣读帝王的诏书了
敕文的精采显示撰作的才华

不知此刻
半夜归去的仙女们
身上环佩所摇出的
至美的叮当之乐音
会是空峒弦琴的
第几个天籁音符呢





















制图: 维庆油画

2012年12月21日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2012年12月8日

题王冬龄书刘长卿<送灵澈>


妙手施龙剂,舒心气韵齐。

参差夕阳影,洒落远天梯























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其创作活动主要在中唐。他的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善于运用简淡的笔触,表现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念和感觉。超脱自然,深婉不迫,毫无雕琢的痕迹。他的近体诗,七律尤以工秀见称,五言律诗,当时更负盛名。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江苏镇江县城南。这里写的是一首送友人诗:首句写竹林寺宁静苍茫之景,次句以杳杳钟声点明时间,三四句写刘目送灵澈归去的画面,“远”字更突出作者伫立远望的依依神情。



2012年12月1日

雕塑家黄荣庭故居将拆除


















充斥琼楼景斗奇,
立锥无你立成碑。*
荣庭有梦今霄断,
社会无知太可悲。

* 指同类事如当年国宝诗人潘受故居〈海外庐〉
与近日武吉布朗山等。